人工智能在经历了三次浪潮之后,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近。而有关人工智能的争论也是不休的。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曾称:AI是对人类存在的最大威胁。然而扎克伯格则认为“未来5-10年内,AI将大幅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不会累的“财务人”
无论人工智能的最终形态会如何,但现在,在财务领域,我们可能会有幸和机器人做同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近期相继推出了“财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正在颠覆着财务人的思维和习惯。
德勤的“小勤人”主要针对的是财务共享中心的痛点,基本是对一些高度重复的操作的替代。
世界500强企业苏宁,全球共拥有18万的员工,包含零售、地产、金融、文创、体育、投资六大产业,财务涉及场景更是难以计数,财务的智能化是苏宁研发人员重点关注的技术创新点。
结构化、高重复的财务工作替代者
针对不同场景,不同业务发展阶段,苏宁的财务机器人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第一款“调度型机器人”,将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流程通过类似工作流的方式串联和协同起来,比如对账业务,实现自动对账,分发差异,跟进处理,对业务进行重新处理,结果校验。
苏宁在老早之前实施财务共享的过程中,按照业务驱动财务自动记账的理念,实现全流程业务的端到端打通。一方面对大量的线下流程进行了线上电子化,另一方面将对账等高频、重复、长时间低附加值的工作自动化,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监控、分析和预警,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显著的降低了人工成本。
流程自动化实现后,苏宁发现仍然存在痛点。譬如流程与流程之间的衔接,需要人工干预,手工处理存在差错率;与内部其他系统、外部系统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集成和接口开发,工作实施起来周期较长,阻力较大,特别是一些外部公司和机构不提供系统直联服务;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平台化运营带来了更加复杂的业态和海量的交易,传统的财务共享服务和高度集成的业务流程既无法实现24小时作业,也无法快速响应互联网业务变化和拓展,同时受困于时间人力,审计和风控工作无法达到100%全覆盖。
第二款“事务处理机器人”,承担更多的财务工作,像一个真正的财务人员一样,在用户界面进行自动化操作。它根据既定的业务逻辑规则,在前台页面录入信息、合并数据、汇总统计,并且管理和监控各自动化财务流程,该方式不需要应用的系统开放接口。比如纳税申报,通过深度学习,实现从财务系统中自动提取数据,填报纳税申报表,自我校验,发送审核,审核通过后自动纳税。
从这两款财务机器人来看,苏宁的财务智能化也是首先着眼于处理结构化、高重复的工作,但是应用的场景是在不断丰富的。
智能时代,“人性化”的财务机器人
为了让机器人更加人性化,也即让机器人做更多财务人员所做的工作,我们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在智能推荐、人脸识别、智能问答(客服功能、知识问答等)、智能检查和审计、自动预警、智能识别和辅助输入、智能分析、智慧的业务处理等方面率先发力。
8月,苏宁人工智能的技术成果,优先上线对财务智能问答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满足了需人力做的财务问题的解答工作,这大大缩减了员工对财务问题的咨询等待时间,也大大提升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财务做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部门永不可被取代。但做为低附加值的共享核算岗位由于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必然从“劳动密集型”进化到“人工智能型”,必然从财务核算岗位转化到业务支持和财务战略管理。而一度因财务大集中而远离业务的财务人员,现在是时候重新回归其业务价值,从业务人员的紧箍咒变身为瞬息千里的跟头云。